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到了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地处湖北荆门的圣境山,绿树如盖,流水潺潺。
从远处看,像一条绿色巨蟒,蜿蜒逶迤在大地之上。
可以说,这里才是真正的风景如画、一步一景。
人在画中游,景在眼中过。
圣境山之名,果然名不虚传。
这里确是人间圣境,不可多得。
比之赏心悦目、宛如画卷的自然风光,行走在山道中的人们,却是行色匆匆,神神秘秘。
时不时有操着不同口音的江湖人士,从山脚下的小镇子向山中走去。
两个约摸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吃力地在不断抬升的山中小道上行进着。
从二人气喘吁吁的状况看,显然是不事稼穑的公子哥。
“我说,申大哥,你可真不行。这才多少里地的山道啊,看把你给累成这样。是不是已经筋疲力尽爬不动了?”
年纪稍轻的小伙子,问那个身材微胖的青年人,言语中充满了调侃和不屑。
“安老弟,你还笑话我,你不是和我一样嘛,呼哧带喘的。大哥别说二哥,你这是五十步笑百步。”
年长点的青年人也不客气,反唇相讥道。
“你懂啥,小弟我这是故意做给这帮反贼看的,说不定这树林子里就埋伏有跟踪和盯梢的暗探呢。”
福康安把嘴凑到和珅的耳朵边,压低声音说道。
和珅顿时明白过来了,怪不得这个有一身武功的世家子弟,怎么和自己一样呼哧带喘的呢。
原来,这小子是装的。
城府够深的啊,不愧是傅恒的老儿子,遗传了父亲足智多谋的本领。
实际上,为人处世的本领哪能遗传啊。
这是人家福康安勤奋好学、博闻强识、经风历雨的结果。
他的姑父乾隆皇帝就十分欣赏这个外侄,动不动召进宫去,耳提面命一番。
外人无从知晓,姑父和外侄之间到底谈了点什么。
只是弄得朝野内外都知道,这福康安的前程恐怕比他爹傅恒还要远大。
民间更是传闻不断,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说,乾隆皇帝是为了笼络傅恒一门,以便依为柱石,巩固自己的地位和统治。
也有人说,那是乾隆皇帝把对富察皇后的爱,移情到了皇后的弟弟和儿子身上了,这叫圣眷不衰。
更多人说,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
乾隆做人不地道,把小舅子傅恒支使到京外办差,自己和傅恒的夫人也就是妻嫂私通,生下了福康安。
所以,乾隆格外疼爱这个不能封王的私生子,年纪轻轻就屡屡委以重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