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意过今春》转载请注明来源:虎牙小说huyaxiaoshuo.com
翌日早朝,皇帝命兵部左侍郎林珣出为总督前往云州援助淮王。
徽州、怀安两地的督抚正被押送回京,朝臣也在这风波将起之时得知了其间诸多情事,对兵部渎职一事有一腔怒气正无法发作,未等皇帝问责,朝堂上便沸反盈天。
或言兵部和户部上下都被徽州和怀安买通,这两地的督抚谎报兵士人数,坐吃兵士军额;或言兵部尚书许桓有不臣之心,包庇自己的门生贪墨军饷;或言兵部和户部内多有奸猾之人,必须彻查。
言语间,众臣悄悄打量皇帝,天颜只带着一丝疲惫神色,和往日无异。
待众人言讫,皇帝才道:“兵部和户部渎职一事朕大抵都知道了,众卿若无其他事情禀奏,今日就到这吧。”
皇帝的反应出乎他们所料,两班朝臣难免交头接耳,黎文苑听见有人说道:“前些时日庆阳的都督为了黩货,杀死了运送军粮的运夫,皇上当时便雷霆震怒,今儿是怎么了?”
他身旁的翰林回答:“昨夜云州送来了告急军报,战事久持不下,军队折损惨重,淮王的长子更是因此战死。”
“这和问责兵部有何干系?”
“陛下大抵是心中不痛快罢,从前淑妃和皇后亲如姐妹,咱陛下和淮王自小一起长大,自然也就如亲兄弟一般,眼下云州因朝廷耽误战机,淮王之子又死在了虏寇手下,陛下应是正担心他那位兄长罢。”
“那兵部和户部的事就这样搁置了?”
“这次牵涉的人可远比上次庆阳那会儿多,皇上不过是想让这风浪更大些罢了。”
这日散朝后,各路弹劾兵部尚书许恒的奏章被送到通政司,其中内容大抵都和早朝时所说一样,这场贪墨案以兵部尚书为首,其余参与人员多为户部的官员。
皇帝马上便命三法司立案,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人皆一齐下狱。
前方战事未息,朝中一片吊诡气氛,大家都猜测淮王会因长子离世消极怠战。
然在朝廷援兵到达后,战势扭转,虏寇节节败退,而淮王始终舍身奋战于疆场,上呈皇帝的军报中只提战事艰苦,将士马革裹尸,只为护万民平安云云。
与此同时,诸臣还关注世子丧葬一事,皇帝本想以亲王丧仪厚葬世子,但淮王在家书中推辞说,世子自幼在云州长大,云州于他而言已是故土,所以他恳请皇帝允许世子葬于云州。
皇帝答允了此事,同时辍朝三日,命在城军民着素服五日,以悼世子。
*
然而这几日后,更加棘手的事接踵而来。
近来多地出现饥荒,官员上报后,赈灾所用的一百余万石粟谷也从预备粮仓分发至灾伤地方。虽云州战势稳定,赈灾事宜及时,今岁战事和灾厄共起,皇帝依然忧心忡忡。
黎文苑重新入班的这一日,文华殿的廷议再次开始。
今日的廷议,皇帝亲自参加。
待黎文苑进入文华殿时,群臣已分立两侧,皇帝未至,他们只接耳私语,气氛不似往日般轻松。
俄顷,皇帝入殿于御座上坐下,群臣跪拜齐颂:“陛下万岁。”皇帝命众臣起身后问道:“现在赈灾情况如何?”
新任户部尚书出列回答:“回禀陛下,定州、元江两府已从预备仓中取余米五十万石,莱州、平阳连年出现饥荒,去年丰年也粮食紧缺,所以秋粮仅足兑运,现在预备仓没有贮粮,当地官员已经号召家中粮米富余的人家借贷粮米给饥民,待漕运的粮米到达后,就可以开仓放粮。”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