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世琉璃塔》转载请注明来源:虎牙小说huyaxiaoshuo.com
北平的新年,也是热闹非凡。
每日鞭炮声自子夜响到凌晨,晌午傍晚又各自响起,晚上和各色焰火再一直闹腾到半夜。空气中弥漫着爆竹特有的火药味,自然而然有种节日的喜庆。
燕王府中,燕王妃正在准备进京的礼品。
徐英见朱棣兴致勃勃地坐在一旁观看,倒是难得他有此闲情,便拿了礼物一件一件和他看着说着,朱棣都含笑点头。末了徐英拿起一个青花瓷的花瓶说道:“这是原来放在听松居里的,三宝说宜宁公主喜欢,你带去给她吧?”
朱棣一愣,漫不经心地点了点头。想到可以再见到她,心底却有些兴奋。
忽然马三宝跑进来:“王爷,王妃!朝廷六百里加急圣旨到了大同府,说是‘代王纵戮取财擅役军民,朝廷屡教不改,即削王封,贬为庶人,幽禁大同’!”
啪的一声,徐英手上的花瓶掉落地上摔得粉碎。
朱棣扶住徐英,问道:“就这些吗?”
马三宝接着道:“还有让找一个周阿大的闺女,立刻还给周阿大,永不得再欺压百姓等等。王爷,这个周阿大会不会是街上碰到的那个?”
朱棣道:“不会吧?当时代王妃让人送他回家了,难道有变?”低头看着徐英:“你知道这些事吗?”声音已经有些严厉。
徐英面色发白,摇了摇头:“我没听阿秀说,该多问问她就好了”,站稳了抬头问朱棣道:“你碰到过这个什么周阿大?”
朱棣不答,马三宝连忙说道:“禀告王妃,就是上次自大宁回来去大同府的时候,代王府的亲兵在街上拉这个周阿大,说他收了工钱就要去干活,但其实只是欠租。王爷和代王说了,代王妃当时遣了亲兵送他回去了。不知道圣旨里为何提到?”
徐英又悔又恨:“阿秀来的那半个月,我也没和她好好谈谈”,那时候为了宜宁公主的事和朱棣怄气,自己满腹心事竟没顾得上多关心妹妹。
朱棣面色稍缓,沉吟道:“只是幽禁大同,十三弟一家不过是不能出城,约束下也好。我进京见了陛下,再问问情况”。
徐英目中含泪:“大哥,我想去看看阿秀,行吗?”
朱棣见徐英软语相求,不由心软。明知道此时是风口浪尖,可是一个“不”字竟说不出口。叹口气道:“想去就去吧。小心些”。
****************
建文元年二月十三,燕王朱棣到了京师应天府。
皇帝派兵部尚书齐泰,秉笔太监王直在金川门迎接,燕王世子朱高炽带着两个弟弟朱高煦朱高燧也等在一起。接了燕王一番寒暄亲热,齐泰领着,直接自城门去了紫金山的孝陵。
一行人穿过城中,出朝阳门沿皇墙东行。一路松涛林海,楼阁壮丽,极为幽静美观。朱棣听见偶有鹿鸣声自林间传来。不解何意,王直解释道:“太祖在这里放了千头长生鹿”。
朱棣点了点头不作声。“长生鹿”!鹿也好人也好,又岂能真的长生?
进了神道的下马坊,众人下了马。步行过大金门棂星门御河桥,红色的宫墙豁然跃入眼帘。金黄的琉璃瓦印衬在碧空下,朱门上方的匾额是“文武方门”四个大字。护陵的侍卫一排排队列整齐,衣甲鲜明,头盔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朱棣知道这是正门了,加快了脚步。
又过了享殿,方城,终于来到了墓前。朱元璋驾崩后与马皇后合葬在地宫,周围砌着砖墙,顶部是圆形的大土丘,称为宝城和宝顶。
朱棣几步赶上,噗通跪倒,咚咚咚作响磕了七个头。“父皇!母后!孩儿来了!”泪流满面,声嘶力竭。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和马三宝领着随行的几十名燕王府侍卫也是泪泗滂沱,跪在朱棣身后,连连叩头行礼;齐泰王直也拜在一旁。
朱棣嚎啕痛哭,哀哀欲绝。
倒不是做样子。朱棣见这冰冷的砖墙隔着,再也看不到父亲的面容,听不到他的声音,不禁悲从中来,心中大恸竟然不能自已。回想二十岁离家,与双亲聚少离多。近二十年孤单在外,每次回朝觐见,重依父母膝下都是依依不舍。
母亲病重还曾赶回侍奉,陪伴她最后一程;父亲不但最后一面没见到,扶棺举哀都没能够。平民百姓尚能骨肉团圆,生在皇家为何反而连父子都不能相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