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小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虎牙小说huyaxiaoshu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折
寒夜孤灯照残卷
栖霞山的禅房漏风,黛玉披着宝玉的斗篷,借佛前长明灯翻看《红楼梦》残卷。泛黄的宣纸上,父亲林如海的小楷密密麻麻:“乾隆二十三年秋,倭商抵港,赵侍郎亲迎于鬼头湾,载白银三十万两入贾府私库……”字迹间夹着片枯黄的海棠花瓣,正是当年大观园秋宴所落。
“姑娘,探春姑娘求见。”紫鹃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几分迟疑。黛玉忙将残卷收入袖中,抬眼便见探春立在月光里,鹅黄裙裾染着夜露,手中捧着的檀木箱角已磨得发亮。
“姐姐可曾看过箱中残卷?”探春的声音轻得像落花,“父亲临终前说,这残卷是用林氏三代人的血写就,每一页都藏着金陵官场的秘辛。”她指尖划过箱面的宗祠印记,“当年调包之事,母亲曾留书与我——双生女存一亡一,是贾家与皇室的契约。”
黛玉的金锁突然发烫,映得残卷某页泛出荧光。她定睛看去,只见绘着元春省亲的工笔画里,贵妃辇车的帘角竟绣着倭国菊纹,与赵侍郎战船上的旗帜如出一辙。“原来元春省亲,竟是为了押送倭商贡品?”黛玉的声音带着颤音。
宝玉推门而入,通灵宝玉在胸前忽明忽暗:“刚收到北静王密信,赵侍郎余党已潜入京城,正四处搜捕双生血脉。”他望向探春,“三妹妹,你可知道,当年老太太为何独独将你调去金陵?”
探春低头,袖中滑落半幅素帕,上面用金粉写着“双生祭成,可保贾府五世荣华”。这与薛姨妈临终前的胡话、祭仪注上的记载相互印证,黛玉忽然想起祭仪注最后一页的涂鸦——两个交叠的火凤,正是贾敏嫁妆匣上的纹样。
禅房外突然传来犬吠,柳湘莲的声音急促:“官兵进山了!领头的腰牌刻着‘粘杆处’,是皇上的暗卫!”
第二折
双姝夜话解连环
追兵的灯笼在山路上蜿蜒,黛玉与探春躲进佛塔夹层,残卷的荧光映着两人相似的面容。探春从袖中取出半枚玉佩,与黛玉颈间的玉珏严丝合缝:“这是母亲留给我的,说等双生姐妹重聚,便能解开宗祠密室的机关。”
“所以当年调包,不是为了舍弃我,而是为了保护我们俩?”黛玉抚过玉佩上的并蒂莲纹,想起薛姨妈临终前的血书,“王夫人用你替换我,是想让真正的双生女都活下来?”
探春点头,眼中泛起泪光:“父亲在信里说,双生血脉是贾家的‘免死金牌’。圣上需要贾家与倭商周旋,又怕我们坐大,便设下‘双生祭’的局——表面是血祭,实则是用双生血脉制衡。”她指向残卷某页,“看这处,康熙爷亲批‘双生女若存,贾家不可灭’。”
佛塔突然震动,粘杆处的暗卫已攻上塔顶。黛玉握紧探春的手,金锁与玉佩同时发光,竟在石墙上照出密道入口。通道深处传来水流声,宝玉的声音从下方传来:“快下来!贾环炸开了地宫的水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