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梁之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虎牙小说huyaxiaoshu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放眼望去,四周布满了灰黑的幕帘,上面挂着能看出人形的森森白骨,灰幕作衬,白骨愈加醒目悚然。
空气中弥漫着腐臭的气息,让还未及踏入的二人感到窒息。
没有阳光,没有星辰,只有无尽的暗夜,与祭坛上熊熊燃烧的的火炬,如阴煞古城、魔藤地狱。
而白骨之下,立着的是一群群身着白衣的步兵,一打眼望去,竟有万人有余。
其中不乏黄口少年、垂老之卒,也有舞勺青年、青壮之士,却不见一丝神采风华,而皆是瘦弱枯黄之躯。队伍庄严井肃,无人敢动弹半分。似乎头顶烈日般,无数人已经汗上额角。
纪听年无声惊呼。
她放下帘角,转身与魏颐安相看无声,皆在平复心中的惊撼。
忽而万籁俱寂的死城中响起一阵鞭声,似乎想要穿透人的耳膜。
“就快到你们家人的解脱之日了,竟然有人到现在还不肯安生?”
“既然入了这泥潭,你们就难见清白了。成则为王败则为虏,若事成,你们从此占得雀巢、全家升天;若败了,你们从此同为寇贼、家人遭殃。”
“是成是败,就看你们能不能全力以赴了!”
皮开肉绽的声音接二连三地袭来,纪听年仿佛能看到地上不停喷溅的鲜血。
“梆——梆——梆——”
忽而木鱼声连响三声,在地下城传来空闷的回音,又直入帘幕而来,仿佛一双无形的眼睛穿透木帘,紧盯着他二人。
一股窒息般的压迫伴随着和尚的念咒声笼罩在纪听年身上。
“苦海无涯,阿弥陀佛。”
魏颐安掀开帘幕一角。
只见祭坛前方,一位瘦高的和尚身披黄色袈裟,原本挂于脖子上的佛珠已然取下,倒八剑痕清晰了然地刻在脖颈上,历历可见。
紫风剑痕穿过十年的光景,直直刺入魏颐安的眼睛。
那一瞬间,复仇的火焰在他的眼眶里燃烧、沸腾。心间虽早已万般明确仇人的面目,也知晓一味的恨意在此关键时刻确非理性,但在见到紫风剑痕这样的铁证时,他还是无法冷静自持,瞬间被汹涌的恨意淹没。
那是紫风军在战场上苟延残喘也要竭力留给后人的讯息,是谷城一役遭受背叛而打败的绝望一击。若没有叛变者的变节,数万余家庭也不会因父兄战亡而支离破碎,或许他与大哥也仍父母尚在,得以尽一份慈乌反哺的孝心。
奈何暗箭就是这般伤人,在那时魏侯府和紫风军身陷骂名,虽因他兄弟二人这些年力挽狂澜,苦苦支撑着魏侯府屹立不倒,扶持隐入大祈军营的紫风军,但功难赎过,在世人眼中,紫风军与魏侯府仍免不了些许尴尬,尤其是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时,那种鄙薄的神色仿佛永远不会消失一般,无论这些年里魏侯后人立下何等战功,战败的不堪都会被重复言说。
而在当时,魏颐安确实很少有什么怨言。失了重城是事实,让国家蒙难是事实,魏家的责任不容推卸。作为魏侯府的后人,他愿意承受骂名,也期愿着早日建立功勋、将功赎罪。
但在当时仍是舞勺之年的他,到底是因为想要立下战功而勇身赴战场,还是因为想要躲避世人的指责而一味地钻在战场上,这很难说。因为世人所抨击的紫风军和父亲正是他年幼时的信仰,是他引以为傲的存在,而在那时,他的信仰土崩瓦解,成了残垣断壁,他的心间只剩下一片茫然。
在他一味地钻在战场上后,经历了一幕幕生离死别,他逐渐开始明白了,所谓的征伐正是有力之人肩负起家国之幸,或许就是需要一部分人的牺牲来换取。他在那时也明白了,这是一场伟大的盛事,而面对这种盛事,父亲和战友们必定是拼尽了全力。
当归来时再次面对世人的骂名时,他已褪却了曾经在心中翻腾的羞耻,虽仍是一一领受,但却会发自真心地敬畏紫风军与父亲,他们仍旧是他的仰望和骄傲。
那是他行军历练后的第一个心境变化。
不过他心境的第二个变化却迟来了些。
他亲眼目睹过前线浴血奋战的将领因朝堂上的争端而殒命,也历经过因一张圣旨而致的困军之局,经历良多后他才明白,将士忠义真的会被轻易践踏,虚伪朝廷真的只会关心将士头上的乌纱帽,而非杀了多少敌,守了多少城,以及……有没有从战场上活下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仗剑独行斩鬼神》【文明小说】《福晋来自末世[清穿]》《乌龙山修行笔记》《退队,然后捡到问题美少女》【笔墨阁】【志怪书屋】【酷狗小说】《闻此一生》【鸿蒙小说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