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汤显祖,一位在中国戏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传奇人物。他的作品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国文学的天空。
汤显祖生于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
年),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的他,自幼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5
岁进家塾读书,12
岁能诗,13
岁学古文词,14
岁补县诸生,21
岁中举人。他不仅精通古文诗词,还通晓天文地理、医药卜筮等诸多领域。
汤显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传奇。他以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才华为世人所称道,被誉为
“中国戏圣”
和
“东方莎士比亚”。其作品《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
“临川四梦”,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本文将深入探讨汤显祖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二、汤显祖的生平事迹
(一)书香门第,早慧少年
汤显祖出生于书香世家,祖辈四代皆有文名。在家庭的熏陶下,他自幼聪颖过人,五岁进家塾,十二岁能写诗,十三岁从徐良傅学古文词,十四岁便补了县诸生,二十一岁中举。其才学不仅表现在古文诗词方面,还精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等诸多领域。
(二)仕途坎坷,坚守本心
拒绝张居正招揽,屡次落第。
汤显祖在科举之路上,展现出了坚定的原则和高尚的人格。当朝首辅张居正为使儿子在科举中顺利高中,欲找有真才实学之人作陪衬,便看中了汤显祖和沈懋学等人。张居正派叔父去笼络他们,承诺只要合作,便可让他们名列头几名。然而,汤显祖虽不反对张居正的政治改革,但作为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憎恶这种腐败风气,毅然拒绝了招揽。结果可想而知,汤显祖名落孙山。在张居正当权的年月里,他一直未能中第。但也正因此,他以高尚的人格和洁白的操守,得到海内人士的称赞。
中进士后,仕途波折。
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34
岁的汤显祖以极低的名次中了进士。他先在北京礼观政(见习),次年以七品官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南京虽各部衙门俱全,但太常寺实为闲职,毫无权力,形同虚设。在此期间,汤显祖一面以诗文、词曲同文人切磋唱和,一面研究学问。
万历十九年,汤显祖上《论辅臣科臣疏》,严词弹劾首辅申时行和科臣杨文举、胡汝宁,揭露他们窃盗威柄、贪赃枉法、刻掠饥民的罪行,对万历登基二十年的政治都作了抨击。疏文一出,神宗大怒,将他放逐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为典史。在徐闻,他积极办学,建立贵生书院,亲自讲学,让百姓接受教育,当地面貌焕然一新。一年后遇赦,内迁浙江遂昌知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